城阳非遗口述档案|辛氏锲金画|天天热资讯

来源: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-01-31 09:51:39

非遗项目:辛氏锲金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1年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

讲述人:辛泽荣(辛氏锲金工艺第五代传承人)

辛泽荣

视频

锲金工艺,属于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独特门类,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。青铜器上的图案、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錾刻等,都可看作锲金画的前身。

辛泽荣今年74岁了,他从小喜欢美术,结缘雕刻锲金工艺和辛家祖上多出雕刻的能工巧匠不无关系。据辛氏族谱记载,辛氏祖上名人辈出,至清朝年间,辛氏家族连出三世皇室太学生。九世辛毓楹将书画艺术在铜板上雕刻,成为锲金工艺的开端。十世辛立本集书画、雕刻于一身,成为宫廷名匠。十一世辛湘统,从事书法美术、雕刻艺术讲学。到了辛泽荣的父亲辛继先,则从事黑陶雕刻艺术。

辛泽荣1980年前后开始接触进入雕刻。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与执着探索,在融汇传统雕刻技艺之上,辛泽荣独创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锲刻方法,并将其作品取名为“锲金画”,寓意锲而不舍,金石为开。他以刀代笔,在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金属板上,通过落刀的角度、轻重、深浅的变化,镌刻出极具立体感的画作,也被称为“闪光的白描”。辛泽荣创作的每一幅作品,都展现着辛氏锲金技艺精湛的工艺和奇妙的构思,形神兼备,惟妙惟肖。

錾金之术,非三尺之功,锲金画作,非一日而成。一件作品,短则数日,长则三两年。一把刻刀,一把小锤,少则万刀,多则上百万刀。辛泽荣创作作品面积最大的,为翻刻北宋名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长四米,宽20厘米,前后共计雕刻一百多万刀,历时近两年的时间,最细微的地方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够看到。

这些细节都是凭手的感觉刻。刻的过程需要特别安静,不能被打扰,有一刀废了整个作品就废了。

因创作周期长,创作难度大,从事锲金画创作的人屈指可数,这也注定了锲金画的稀少和珍贵。为了让锲金画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,辛泽荣的锲金画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,在北京奥运会、上合峰会、海军节等重大活动中,辛氏锲金画作为国礼向世界友人展示。

这些年,辛泽荣还把自己收藏的锲金画作品送到当地中小学展示。

为了更好地让非遗融入市场,辛泽荣和儿子共同在宜兴开设了自己的慧宝艺术馆,还将锲金工艺渗透到了更多的领域。辛泽荣表示当时他们就考虑去做紫砂壶,把这种技艺做到紫砂作品上,同时可以开拓市场。

如今,辛泽荣的儿子辛学远,孙子孙女也走在传承的路上,辛泽荣也愿意将此项技艺口传心授,让更多的人领略锲金画的独特魅力,让专注、创新,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延续。

关键词: 非遗传承人

为你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人人家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